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主要领导确认,某贪官家中搜查发现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成为建国以来检察机关一次起获赃款现金数额最大的案件,这是官方首次证实了流传已久的“故事”,一时成热议话题。如何惩贪、戒贪、防贪基本是法律或道德议题,关乎制度建设,不容我等置喙,这里仅从经济角度说说,权当闲扯。

中国当今的贪官(“贪官”是泛指,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机构中的个人,只要能够动用公权力赋予其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的人群均包含在内)敛取的不法财产(途径五花八门,主要是贪污、受贿、职务侵占等等)规模到底有多大,恐怕谁也说不清,依概率分布也无从推断,原因很简单,灰色领域状况无规律可循,无法抽样调查,败露被查的有多大代表性也不确定。此类问题争议非今日,历史上就扯不清,清朝大贪官和珅所贪财产就是例子,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官方档案,和珅家产折算下来有数亿两白银,也有人认为那份档案不可靠,和珅家产估计也就1~2千万两(就这也够吓人的,大概相当于当时全国财政收入的1/4~1/3)。再譬如民国年间的孔、宋家族,到底搜刮了多少不义之财至今也没人讲得清楚,说多很多说少很少,云泥之别,差N个数量级。

虽然贪官总“贪财”道不清,不妨说说其中有趣部分,亦即赃款现金。媒体不断有某贪官家中/办公室/情人处等等地方起获赃款现金若干万的报道,至于未经核实的传言数字更惊人,单位以亿计。抛开法律、道德,纯从资产配置角度这是低效的举措,当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无法成为贪官,不好设身处地揣想其心路,只是贪官的这种嗜痂之癖或带来意想不到的货币效果。按照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央行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第二层次是货币供应量(M1)、第三层次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2000年以来中国M0、M1、M2、GDP同上年相比增长情况如下图。M0、M1、M2为当年12月数,GDP为当年全年数,鉴于货币供应量无价格调整,为可比GDP采用当年价格。

2000-2013年间:GDP复合年均增长率14.38%、增长率均值14.47%;M2复合年均增长率17.74%、增长率均值17.79%;M1复合年均增长率15.27%、增长率均值15.47%;M0复合年均增长率11.25%、增长率均值11.28%。概括而言,除2008年末推出“四万亿计划”导致2009年M2、M1增长严重偏离外,各个层次货币供应量和GDP增幅大致同步。M2增长明显高于经济增长,这可以理解,过去10多年正是中国金融加速深化期,加之M2的统计范围不断拓宽(如涵盖证券客户保证金等)、对冲巨额外汇占款增加本币供应量等等。有点费解的是M0,按理随着金融不断深化、各类支付手段渐趋普及,M0增速应快速回落才对,但实际下降不明显,看来国人对现金持有/支付仍有相当偏好。

通常说(M2-M1)的增量会主要影响投资和中间市场,M1增量主要影响消费和终端市场,其中的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但这期间中国CPI增幅并不大,见下图。

有点蹊跷:央行增发M2,CPI并未同步上行,还可解释是(M2-M1)拉高了资本品而非消费品,但M1、M0增发也未见CPI联动响应。其原因相当复杂,未必能分析清,没准CPI就是一个不太可靠的观察工具?猜测一个原因是相当比例的M0已退出流通领域被贪官窖藏起来了。这是央行乐见的:增发货币产生负债,但并不需要相应的商品、服务品来交换,岂不是“免费的午餐”?理论上未必说得清楚,实践或已尝到甜头,虽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取向充满争议,但CPI仍是其关注的重要指标,如果发货币CPI不会上扬,央行少不了暗自庆幸。

在“贪”的业绩上和珅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丰碑”,但今日中国贪官数量之多惊人,他们以集体之力合抵1/3乃至半个和珅并非不可能。2013年中国GDP约56.6万亿、财政收入大致13万亿、M0余额接近5.9万亿,众贪官几十年敛财累计,其中现金形式规模达到M0的某个比例不算耸人听闻。“贪财”存银行,会被商业银行以资产形式使用,用于投资、消费都进入了经济运行环节,唯有现金窖藏例外,它退出了流通,是货币的漏斗,它和单位、居民正常持有现金性质还不同。这种行为主观动机不明,客观效果使央行货币发行对物价的拉升没准打了折扣。最近几十年,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关于货币政策有不少高深的讨论,玄而又玄,新框架层出不穷,但中国贪官的现金窖藏这等俗物不知能否纳入系统模型行家的法眼?

话题:



0

推荐

王兰

王兰

169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投资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