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进士/清朝的进士

作为抡才大典的科举考试,最重要是进士考试,对文化教育、政治生态、社会风气等有深刻影响。据《清史稿》:三年大比,试诸生于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试举人于京师,曰会试,中式者为贡士。天子亲策于廷,曰殿试,名第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据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本文基础信息来源),清廷从顺治三年(1646)首次开科取士,至光绪三十年(1904)最后一次考试,259年间共举行文科常科考试112次(正科84,加科2,恩科26),取中进士26849名。(此外,清廷还举行过几次包括博学宏词科、经学科、经济特科在内的制科考试,为八旗士子举行过繙译科考试,这类取进士253名,不在统计范围,不过这部分进士中有与常科进士重复的,则统计在内)清朝进士的基本状况如下表: 

清朝文科常科进士统计表

2.清朝进士的区域分布

清朝地方沿革不断变化,较大有:康熙六年分江南为江苏、安徽;康熙二年分陕西西部为巩昌、五年改称甘肃;康熙三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光绪十一年分福建台湾府建行省;遵义府雍正七年改隶贵州(以前隶四川),而遵义府进士数量在贵州举足轻重。这些及随之而来的分闱对进士分布产生影响,为前后可比,依从后往前原则,按照进士出处的2级(府)和3级(县)信息予以校正。顺天有单列信息,但考虑直隶名以上领顺天府,故并入直隶;东三省废科举后光绪三十三年改行省,故作为一个单位;旗人虽不是区域单位但归一类,包括顺治九年壬辰科、十二年己未科策试满洲进士各50名。如下表:

清朝文科常科进士分布表

分布不均,前3占据了31.48%,前5占据了46.90%,前10占据了73.47%,排序从顺治到光绪相对固定。状元和一甲分布更明显:清朝112名状元,江苏49、浙江20,合计占61.61%;一甲336名,江苏116、浙江75,合计占56.85%。

3.南北进士

设北方为:直隶+山东+河南+山西+旗人+陕西+甘肃+东北,其余为南方,清朝进士的南北分布图如下:

总趋势南方比例上升,除顺治年代,均超过北方;最高峰出现在乾隆,南方占到65.10%,次高峰为光绪63.30%;咸丰年代南方出现一个低谷,可能与当时席卷南方的内战有关。

4.家族现象和金庸祖上传奇

大史学家何炳棣60年代初在其经典著作《中华帝国晋升的阶梯》中指出明清科举成功者40%左右出身前3代无功名的寒门,社会阶层有较强的垂直流动性,科举制通过教育促进了社会流动和政治精英来源多样化。垂直流动固然有,但投影到平面,考虑家族和姻亲关系,有人认为明清科举制真正受益者也就300个左右大家族。看来满清乃至民国的精英教育远谈不上公平(见李中清等的北大生源研究)。清朝科举家族现象有许多传奇,如浙江海宁查氏,康熙年间有“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神话。其实就进士数,海宁查家在清朝并不靠前,清朝家族中进士最多的是山东王士祯(王渔洋)家族,30位以上。10位≤家族估计约40家,进士600余人,浙江海宁陈家就有25位,浙江第一。康熙年间查姓进士如下:

虽有10位但查赍应不属浙江查家,没看过查家族谱,“一门十进士”恐另有出处。至于说雍正因查家令浙江6年之内不许会试属半个谣言,雍正年间浙江及江苏进士数量如下:

实际只停雍正五年丁未一科,下一科雍正八年庚戌科对浙江实有补偿(71名),总数雍正年间浙江并未吃亏,超江苏全国第一。

雍正后世评价上是倒霉蛋,不着边的政治谣言和宫廷笑话都安他身上。文人得罪不起啊,切记切记。 

话题:



0

推荐

王兰

王兰

169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投资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