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中国银行业继续猛进的一年,中国银监会2010年年报对此有详述。但细读该年报却可发现一些隐患。
中国银行业骄人成绩之一是规模。201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95.3万亿元,这实在惊人!经济总量3倍于中国的美国,其两家主要商业银行——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同期总资产不过4.18万亿美元(约合27.3万亿元人民币)。
2010年中国实体经济(GDP)为39.8万亿元,仅为同期银行业总资产的41.8%,这无疑属超常失衡状况,“十一五”时期的历史数据也提供了类似佐证(详见附表)。“十一五”前三年银行业资产和实体经济比例基本在200%左右,后两年有明显上升,说明了同期货币政策泡沫化程度。
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远超证券市场。对间接融资远大于直接融资现象的通常解释是:其一,中国间接融资起步更晚;其二,非英美法系下信托等权益更难保障,制约直接融资发展;或许还存在另一原因是,对中国政府而言,和较为分散的直接融资市场相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更容易调控,配合计划体制能力更强。这种格局的好处是能应急体现政府意志,麻烦是易引发通货膨胀且资金配置效率不高,无法调动全社会的投资积极性。
中国银行业另一骄人之处是利润。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达8990.9亿元,中国现阶段尚属制造业大国,一个中介服务行业利润如此高实不正常。2010年,“富得流油”的石油三巨头三家合计利润不到2700亿元;议论最多的房地产开发业,2010年合计利润估计不到银行业的三分之二。就税后利润而言,银行业可能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
2010年银行业利润构成中,有66%(5934亿元)来自净利息收入。所谓净利息,本质上就是利率管制下的存贷款利差。2010年银行业存款余额为73.3万亿元,其中单项最大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41.88%。某种意义上说,银行业利润中有2485亿元(5934亿元的41.88%)是人为压低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而衍生出来的。银行业审批以及利率双重管制手段,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银行业的辉煌。
中国银行业市场和治理结构也值得讨论。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开行、进出口行、农发行)、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以及邮储银行,这九家银行的资产约占银行业资产总额的60.38%,集中度相当高,说明中国不缺大银行而缺众多小银行,这也是民间“类银行”行为有市场的原因。
而在治理结构上,中央汇金公司是光大银行(汇金持股70.88%)、中国银行(持股67.53%)、农业银行(持股50%)、开发银行(持股48.70%)、建设银行(持股48.23%)、工商银行(持股35.41%)的主要股东,还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1875亿元中长期债券,用于向上述某些银行再融资和其他银行注资,该模式似乎还将持续。股东的同质性会带来系统性波动风险,而股权、债权的自循环更易引发治理难题。汇金公司恐可称为中国最大的“影子银行”?
失衡的规模、管制下的利润、复杂的治理结构等形成了中国银行业的隐患,有的或许是痈疽之疾,有的则是心腹之患,当警觉。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