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证券市场不少方面或有欠缺,唯不缺故事和段子:层出不穷、含沙射影,估计这玩意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无需分析、不讲逻辑,罗素等就认为中国人缺乏逻辑知识和逻辑训练,当然,蛮夷之流的话无须在意,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A股市场近日关于“野蛮人”的段子就与吐沫星子齐飞,语言大抵是网络化、散装英语似的、抒情的,煞是热闹,至于能解决什么问题恐怕不好说。

事出证券市场,先谈证券,说到证券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又凸显,关于证券性质的文字多是循环罗列:股票、债券是证券,证券包含股票、债券等等,没什么有效信息。证券肯定是某种财产权益凭证,但财产权益凭证(或投资性合同)多啦,房产证(不动产证)就是,结婚证在某些法学家眼里是,民间的“打会”没准也是,但它们不是证券,当然如果条件允许,通过一些“模型”加工,它们也能“证券化”,但本原上它们不是证券。财产权益凭证要成为证券,除了一些外部要求(登记、批准、交易规则等等),自身至少要有两个特征:易均分(单位化)和易转让(流动化)。单位统一是频繁、便捷交易的基础,房产证可以按单位平米计价,但没法按单位平米交易,离婚率虽然不断攀升,但也没法把结婚证、离婚证放在一个交易平台上批量交易。绕到正题,股权类的证券—上市公司股票,它完全单位化了,一手一万手都可买卖;交易性强,不用征得其他股东、董事会、公司的同意,在交易所可以方便交易,只要你不在意价格变化。这样的代价就是要求信息的准确性(第三方中介意见、有关机构监管)和公开性以及治理的规范性,好处就是股票有交易深度、高溢价。

理论上公开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市场是自由的,难以形成“门”之类的障碍。但现实永远大于理论,相当多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实际存在封闭的“小圈子”,且锁上“门”、至少是掩上了“门”,于是会出现上市公司股权上“砸门”和“闩门”的争执。门这个汉字很形象,《说文解字》:“闻也。从二戶,象形。”,段玉裁的注释:“闻者,谓外可闻于内,内可闻于外也。”倒挺传神,《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更神。反正有了门,就有内外争执,里面不愿开,外面使劲砸,闹将起来干扰了四邻,惊动了官府。

官府直觉对“砸门者”很生气!野蛮人云云,说了一些重话,未必得体。理性分析,对野蛮人“砸门”隐忧来自两方面:首先是他们使用的工具,具体到A股市场就是保险公司(寿险)等所谓险资,其工具就是负债端大规模使用的万能险,配以杠杆;其次是他们叩门的方式,你可以文雅点,敲、推、拍啊,比如“僧敲月下门,幽期不负言。”等等,干嘛要暴力砸呢?先说工具,无须为险资之类野蛮人开脱,其“万能险+杠杆”有无违法之处?难说。这本是简单明了的事:非法就禁,合法就行。但麻烦在于中国的金融监管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负债业务在A段,资产业务在B段,扯起来一本糊涂账。金融市场的江洋大盗最喜欢混乱糊涂,好浑水摸鱼。除了金融监管体制不适应外,这种情形出现也有深刻背景。利用保险公司出没股票市场始作俑者不详,但用得出神入化肯定是巴菲特,而巴菲特是中国“炒股”群体的偶像、大神,众人恍然大悟:巴菲特傲视群雄的秘密是拥有保险公司啊!于是纷纷效仿。但巴菲特自有特点,他保险公司筹资成本极低,这是他跨越牛熊的技术保障,否则负债的高成本没准就把他耗死在熊市漫漫征途上了,遑论熊市抄底。但巴菲特的中国学生非也,万能险基本等同垃圾债券,以高成本吸引买家,不是徒弟学艺不精,而是环境不一样。中国的金融市场,一方面人民币超发,另一方面以人民币计价的优良资产有限,固定收益领域的优质客户和主渠道基本被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垄断,但他们的资产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又相对低下,具有强烈资产配置冲动的民营机构又空间狭小,扭曲错位下乱象纷呈不足为怪。再说方式,险资在A股市场历史不长,但给人印象比较凶悍,动辄举牌,增持幅度惊人,且常常剑指董事会、管理层改组,这和他们的宗师巴菲特大相径庭。也许是“豪”气使然,也许是中国人太急了,一代人积累起令人咂舌的财富、首富榜年年换,“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门外人性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某些门内人把门闩上了,有排外嫌疑。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上是强制单一结构,坚持同股同权,法律基本不接受双层结构。按理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会更开放自由,其实不然,很多上市公司持股不多的内部人通过一些潜规则实际把持了董事会,架空了股东会,视其他股东为无物,规则沦为空谈。内部人经营能力强者不少,但这不是他们排斥其他股东的借口,股东高溢价购买了股票,就有权参与治理结构、了解公司业务,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动机。很多内部人有抵触,担心“外行插手”,但利益和风险是对称的,公司公开发行了股票,就意味着股权结构有调整的可能,否则转为“私人”(非公众)公司罢了,“私人”公司不乏优异者,他们一点都不担心野蛮人砸门,因为他们没享受公开资本溢价,治理结构是人合不是资合,门在他们自己身上,自己不同意谁也砸不开。此类问题不仅民营性质上市公司存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严重。有的国有股东虽是单一大股东但持股不过1/3左右,却在人事任免、财务管理、资产处置、业务发展上完全将上市公司视为国有独资企业,上市只为“圈钱”,从未想过机制转变,其他2/3股东什么都不是,债权人都不如,债权人至少还有固定回报(不管高低),这是国企股份制改造最大败笔。只不过野蛮人对这类国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敢、不方便“砸门”而已,使劲也砸不开。

出没A股市场的,基本是逐利之徒、甚至有逐臭之夫,讲道德情怀怕是找错了地方,这里最需要讲的是规则、清晰的规则以及恪守规则的监管。野蛮人砸门和内部人闩门都要警惕,他们从相反方向共同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了资源优化配置,拖累了A股效率。杜绝最理想,但肯定做不到,退而求其次可让二者竞争共存,达到动态平衡,给A股市场增添些活力和张力也不错,但千万不能失衡,这最需要的是监管智慧。

话题:



0

推荐

王兰

王兰

169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投资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