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据报地方商业银行(主要是各地城商行和农商行)今年要掀起一轮上市高潮。如市场机制充分配置,不存在哪类企业不能或优先上市的问题,只要满足基本条件,任何一个合法经营的企业都可上市(包括成人网站、博彩公司等,只要它们在经营注册地是合法的)。但中国情况特殊,监管部门对上市的行业选择实际起着引导/抑制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地方商业银行无需上市,理由如下。

第一,地方商业银行上市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相抵触,会带来过度的金融资产自我膨胀。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过于膨大:据银监会数据,2011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1115184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的2011年中国GDP不过471564亿元,前后之比为2.36,2003年该比例为2.03,背离加剧;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布的前3季度净利润为16172亿元,假设2011年4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20%(相对保守假定),全年净利润将为25336亿元,财政部公布2011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实现利润22556.8亿元,该部分虽不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全部,但是骨干,由此反映出实体和虚拟经济的偏差。地方商业银行谋求上市会使银行业资产跳跃增长,在规模上和实体进一步背离。当然银行的资产基本形成了实体的负债,表面看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中国银行业净利润构成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偏低,2011年前3季度分别是20.8%、20.7%、20.1%,也就是说80%是利差收入带来的,基本是实体的财务费用,和实体经济在利润上形成了零和博弈(如果考虑税收和潜在交易成本,是负博弈),对中国经济整体效益毫无益处。

第二,地方商业银行上市会加剧中国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失衡状况,阻碍金融深化。同间接金融比,中国直接金融规模偏小,2011年底证券总市值(系指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登记存管的所有证券,包括A股、B股、权证、国债、地方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分离式可转债、封闭式基金、ETF、LOF和资产证券化产品)为225306.5亿元,远小于同期间接金融1115184亿元的规模。失衡有历史(直接金融发展时间更短)、法律(相对而言,直接金融发达多为英美法系地区)、现实(比较而言,计划体制多倾向间接金融)等多种原因,这种状况不利于整个金融体制良性发展。地方商业银行的批量上市会使该状况进一步恶化。定性看,商业银行上市,既会使股票市场市值增加又会使银行业资产增加,对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都带来扩张,但定量分析会发现扩张是不对称的。2011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资产为111518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1915亿元,资产/权益=15.51,据对16个已上市商业银行2012年1月20日A股收市数据统计,其市净率(市值/净资产)在1.18-1.82间,简单平均值=1.41,亦即商业银行上市后资产/市值估计在10左右。商业银行上市会导致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规模上差1个量级扩张,失衡愈发严重。

第三,地方商业银行上市会进一步放大中国银行业的分布缺陷,对小微企业获金融支持更不利。中国银行业的缺陷之一就是分布不合理,大银行太多、太大,据银监会数据,2011年底1115184亿元总资产中,5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占46.64%,加上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从资产规模属大银行无疑),资产占到63.07%,市场集中度相当高,大致可归入地方小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仅占8.95%。如果全球选10家最大(资产)商业银行,中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估计都在其中。中国不缺大银行,缺的是小银行。而地方商业银行寻求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尽快扩张变成大银行,从宏观上看是错误的冲动,不应得到鼓励。由于信息对称、成本效益核算等原因,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小银行相比大银行更有积极性、力度更大,如果小银行都扩张变成大银行,小微企业将面临更艰难的融资困境。何况从已上市地方银行IPO看,宁波银行实际筹资43.76亿元、南京银行67.14亿元、北京银行146.85亿元,平均85.92亿元,相当于10家中小企业上市的融资量(深交所2011年IPO243家,筹资1810.42亿元,平均每家7.45亿元)。资金在中国仍是短缺品,如此的直接金融资源不如注入实体经济,何必给地方商业银行再期盼它们间接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

简言之,地方商业银行上市,除对持股的高管和莫名其妙的战略投资者有利外,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改善直接金融/间接金融的失衡、理顺商业银行的分布结构、强化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等均无益。

话题:



0

推荐

王兰

王兰

169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投资业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