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人近年似新添了一个节日。过去中国人的日历上,“双10”辛亥革命爆发,是共和肇始日,“双12”西安事变爆发,改变了中国现代史演进路径。现在夹在中间的“双11”也要成为纪念日,且颇具解构性—“光棍节”,其实就是消费狂欢日尤其是网上消费,是电子商务的收获季。前奏的铺垫、高潮的狂欢、事后的总结展望…,不附着任何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社会因素,仅仅围绕打折消费人造一个节日,人类历史上不多见,这在亚伯拉罕或易卜拉欣的后人看来,是一件多么没有情怀、没有追求的行为啊?只有那些消费至上的中国经济动物才想得出、做得到,但大部分中国人估计对此不以为意,拜完关公拜观音,只要发财就成,钱通鬼神,吉无不利,没那么多弥赛亚情结。但中国不是号称“诗的国度”吗,怎么会堕落(进化)到如此境界?原因或许很多,其中之一是穷怕了,全民上下都急啊!过去100多年间,中国人民饱受外人欺侮(当然自己人也没少欺侮自己人),一度百业凋敝、一穷二白,后奋起直追,主要突破口就是经济,过去30多年,中国是世界人均GDP增长率最高的经济体,高速增长的GDP解决了中国很多问题,同时掩盖了一些问题,更大的麻烦是把中国人思维模式固化了,仅从经济增长这一个维度出发,所有事物都仅贴上GDP的标签,节日也不例外,且对GDP考量也是短期的。
       官方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以前“双11”是一个纯粹民间促销活动,现在官方也透过各种渠道表示支持,政府希望新的消费纪录能够为经济注入信心,今年“双11”前,国务院主要领导还委托工作人员致电某些电商负责人表示祝贺和鼓励,在中国推动内需和服务业发展的当下,电子商务无疑成为政府想借用的工具之一。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形势相当紧迫,过去19个季度中国GDP增速趋于下降态势明显,同比增长情况如下图:
       抛开表面言辞,中国其实很想一改经济下滑的颓势,但主流思路略嫌老套,基本是从需求面出发,拘泥在三大需求里转圈,且形成了似是而非的看法: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内需不足,提振GDP得靠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扩张云云。果真如此?实际上近年出口对中国GDP的增长贡献微乎其微,某些年份还是负的,主要是靠消费和投资,消费在2014年是最大项,见下表:
       三大需求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
       从中可以看出,消费已经起了半边天的作用,或许它还应起更大作用,但是不是该审视反思投资(资本形成)尤其是出口呢(不光是货物贸易还有服务贸易)?2014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23427.5亿美元、进口19602.9亿美元,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增长47.7%,相当亮丽;但服务贸易就逊色不少,出口2222.1亿美元、进口3821.3亿美元,逆差1599.2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如果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状况能够改变,变成与货物贸易相当的顺差,进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能明显改善,对提振经济增长大有裨益。更大视野看,考量GDP增长也该从供给面入手:体制的变革、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等,这些对当下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更明显、更具持续作用、也更应该引起重视。对中国GDP增长而言,消费可能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因素,包括“双11”为代表的网络购物。
       比较而言,促进消费容易,网络消费更如此、鼓励大家多点击即可,但体制的变革则复杂得多、更具挑战,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就是现成例子。今天中国互联网巨头BAT对促进行业发展功不可没,但就像蝙蝠状貌奇特一样,中国BAT某种程度也是怪胎:依托的资本市场和业务实体市场是分离的,无法形成足够的互动效应和主场效应;公司基本法律架构游走在灰色地带,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经过黄金阶段的急速膨胀,BAT都在各自领域确定了明显的龙头地位,非但如此,他们上下游关联行业通吃的模式,很难不让人们想到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垄断行为,如果启动对他们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对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没准是个福音,会促进行业重新整合再创辉煌。当然,现今中国市场环境下,政府想做到保护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大量国企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更明显普遍,更亟待破除。“释放改革红利”这就是有效突破口,真正做到这点,中国经济增长何愁缺乏动力,回避这些问题,光凭“双11”里按键盘难有大作为。
话题:



0

推荐

王兰

王兰

169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投资业者

文章